
“支援疫區,不接受中間商訂單,捐贈采購和個人購買的口罩等防護物資,一律按照成本價發貨。”1月26日(大年初二),醴陵小伙張武廣在微信發布了一條“朋友圈”。
自1月22日從廣州回湘過年以來,張武廣的手機從早到晚響個不停,武漢市第四醫院、南方航空、廣州地鐵集團、廣州市應急管理局……紛紛致電向他求購口罩。
“疫情的發展遠超意料,口罩緊俏。”張武廣在廣州經營的廣州陽越安防設備有限公司儲備有醫用、工業用防護口罩12萬多只,他說,一些單位得知他有口罩,愿高價買進,有的直接轉賬請他盡快發貨。
輕重緩急,張武廣有自己的判斷。臘月二十九,他在家鄉醴陵市王仙、浦口等鄉鎮的藥店為家人購買防護用品時發現,已無口罩、酒精、消毒液等購買,村民們很是焦慮。
“某款口罩成本價2元,平時售價為4元左右,目前市場價已賣到10元,還得搶。”張武廣說,如果自己也這么賣,可以賺套房。
12萬多只口罩怎么賣?張武廣選擇了賺錢少且繁瑣的辦法:醫用N95口罩大年初二安排專人全部發往武漢;對廣州地鐵集團等老客戶不漲價,KN95等工業口罩可支援安檢等工作。其余約5萬個口罩,不接受中間商訂單,一律按成本價,提供給有捐贈意愿的企業采購和個人購買。
“通州30只、長沙50只、株洲100只……”張武廣的臨時“賬本”密密麻麻記錄了全國各地瑣碎的訂單。他說,“平時從不接散單,沒有精力。特殊時期,特殊處理,防止中間商哄抬物價的同時,也能讓更多普通人買得到口罩。相比一線醫護人員,自己只是盡了微薄之力。”
責編:王珈
初審:王珈 二審:王珈 終審:王珈
來源:華聲在線
下載APP
分享到